※ 2018.12.14 觀點—《華盛頓郵報》Adam Taylor ※
英國脫歐(Brexit)歹戲拖棚演不完
英國脫離歐盟的漫漫長路本週又出現一個轉折:日前,首相特瑞莎·梅以些微的票數贏得了她自己政黨所發動的不信任投票。
雖然特瑞莎·梅沒有下台,但英國脫歐(Brexit)所引發的政治混亂與不確定性,卻遠非結束。為了避免「無協定脫歐」(no-deal Brexit)的結果,元氣大傷的梅首相依然必須想辦法在明年三月之前,使她不受歡迎的脫歐辦法(即《退出歐盟草案》(Withdrawl Agreement))通過英國國會的表決。目前看起來,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為什麼一個曾是世界最強的國家,今日會變成這樣?有些人主張英國脫歐(Brexit)的種子在 2008 年發芽:經濟崩潰以及後續的政府撙節措施所引發。其他人主張,英國人本能性地反對歐盟,是二次世界大戰的心理創傷所造成。疑歐派則認為,英國從 1975 年加入以來,一直不信任歐盟。
然而,英國目前政治的混亂局面,是六年前種下的因果:當時的首相大衛·卡梅隆答應要舉行「留/退」歐盟的公投。因為卡梅隆當時擔憂他政黨內部對於歐盟的分歧立場,會使他的位置不保,如同他前任的保守黨首相約翰·梅傑(John Major,譯註:希望英國留在歐盟)以及柴契爾夫人(譯註:希望英國脫離歐盟)一樣。卡梅隆希望政府讓人民公投決定此一問題,不但可使保守黨內部團結,也讓反對歐盟的英國獨立黨(UKIP)不能搶保守黨的票。
短期看來,卡梅隆的賭注似乎得到不錯的結果。保守黨輕鬆贏得 2015 年的選舉,主張脫歐的 UKIP 只獲得一席國會議員的位置。當時許多英人似乎不認為英國最迫切的問題是歐盟。然而這一切很快就發生改變。
卡梅隆認為,他可以輕易贏得公投,然而大批移民湧入歐洲、再加上歐洲多處發生恐怖攻擊,使他無法輕鬆說服民眾留在歐盟好處多多。他謙卑地跑到布魯塞爾請歐盟讓步(譯按:即「四大自由」的移民問題),然而歐盟堅持英國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——即享受歐盟會員的好處,卻不願承擔責任。
卡梅隆只能利用「恐懼感攻勢」(Project Fear),警告民眾英國脫歐盟,經濟馬上會衰退,失業率馬上會升高,希望人民買帳。當時多項民調顯示,民意似乎傾向留在歐盟。然而 2016 年 6 月 23 日所舉行的正式公投,英國選民大舉出動,而希望脫離歐盟的票數以 52% 取勝。英鎊馬上下跌 8%(譯按:兩年後,英國政府當年的警告尚未應驗,英國經濟不降反升,失業率創新低。當年作出預言的財政部、央行,可信度因此大打折扣。)卡梅隆因此下台,導致保守黨必須啟動政黨領袖的選舉過程。
特瑞莎·梅一向認為英國最好留在歐盟,她之前反對退出,所以她怎麼能領導英國脫歐呢?然而,脫歐派在選舉之前陷入分裂,特瑞莎·梅因此取勝。
梅首相剛開始滿口承諾她會支持英國退出歐盟,她不斷重覆的口號是:英國脫歐就是英國脫歐(Brexit means Brexit)。之後不久,英國高等法院判決,在英國正式決定脫歐之前,政府必須諮詢國會的意見。國會因此要求,任何退出協議敲定之前,都必須在國會經過「有意義的投票」(a meaningful vote),批准之後才能生效。
梅首相企圖處理此一國會權限變大的問題,於是宣布在 2017 年 6 月提前普選,她原本希望增加保守黨的多數席次。但事與願違,她反而輸掉了保守黨的多數——迫使她必須與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(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)結盟。這使得歐盟可以輕易利用北愛爾蘭的問題,對英國的脫歐談判製造難題。
梅首相第一次在 2018 年 7 月提出她的脫歐辦法,這造成第一批政府首長辭職抗議,認為她的辦法對歐盟讓步太多。同年 9 月,梅首相在薩爾茲堡高峰會上提出她的脫歐辦法,但被歐盟拒絕。
今年 11 月,梅首相終於與歐盟商談出一個草案。這個草案也取得她內閣的同意。(譯註:但也造成第二批政府首長辭職抗議。)對於脫歐派來說,她所商談出來的脫歐辦法,有太多令他們不舒服的讓步。長達 585 頁的《脫歐協定》,規定了一個過渡期,主要是讓英國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裡,一直到 2020 年,甚至可能更久。脫歐派認為,這是對脫歐理想的背叛;另一方面,留歐派則要求舉行第二次公投,以推翻之前英國脫離歐盟的公投結果,繼續留在歐盟。
本來英國國會要在本週二就梅首相的脫歐協定進行「有意義的投票」。然而梅首相在週一卻臨陣脫逃(譯按:她知道她會輸),決定取消投票,說要到歐洲各國遊說,希望取得進一步的「保證」。然而英歐談判過程之中最棘手的問題,例如北愛的邊界問題,不可能因為口頭保證就會讓北愛的國會議員心服口服。與此同時,梅首相在黨內的信用度愈來愈低,這使得她對外的協商力每下愈況。似乎,讓特瑞莎·梅還能繼續擔任英國首相的唯一理由,是沒有人想要做她的工作、承擔她的業務。
現在沒有人知道,怎麼樣的脫歐辦法可以取得絕大多數國會議員的支持,更不用說絕大多數英國民眾的支持了。第二次公投的機率似乎愈來愈大。而因為英國脫歐(Brexit)造成的政治紛擾,讓許多英國選民認為歐盟變成英國必須解決的最重大議題了。兩年前投票主張脫離的人,有些現在想要留在歐盟;但也有兩年前投票留歐的人,現在改變心意,希望脫離以結束此一政治亂象。
回顧英國為了脫離歐盟而走過的漫漫長路,唯一的結論只能是,這一齣拖棚的歹戲近期內沒有結束的可能性。
https://www.washingtonpost.com/…/britains-long-tortuous-pa…/